上海某医院轨道小车物流系统方案设计

2025-05-21
2


1系统介绍

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智能轨道载物小车在专用轨道上传输物品的系统。通过特定的轨道连通各科室和病区实现智能化的物流传输,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主要由1控制系统、2操作站点、3轨道传输小车、4运行轨道、条码、5专柜器、6防火门、防风门、7储存车库 8空车存储 组成。操作站点直观中文操作界面信息简洁明了,配备快捷小车操作键“发车、存车、调车”一键操作,操作系统亦可显示所有控制部件信息。同时电脑监控系统具有故障自动诊断、报错提醒和故障恢复能力等。

2上海第一医院轨道小车物流系统使用情我院在新大楼建设时便预留了井道间,建成后引进了德国Swisslog公司的智能化轨道物流小车传输系统并于2017年底开始投入使用,前期我院于新建干保楼设置了23个操作站点覆盖了住院病房区、急诊检验、急诊药房、输液中心、ICU等科室。2018年初我院在医技楼病理科、静配中心、检验科、住院药房加建了轨道小车系统与原干保楼的系统相连通,使物流运输更加便捷干保楼各住院病房需要什么药可随时从住院药房通过轨道小车送达。2019年5月我院规划在1、2号住院楼加建物流轨道小车系统,现在在建的眼科大楼规划中也有轨道小车系统。新老系统无缝对接,所有站点互融互通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贯通整个医院。


3.现存问题

轨道小车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轨道防风门松动卡住小车的故障屡有发生,因防风门处于闭合状态小车每次经过都会对其发生碰撞久而久之次数多了导致其打在墙体内螺丝松动从而错位影响小车的正常运行,对此我院安排物流维修人员定期检查维保防止此类故障的发生。个别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到出现问题,如发车误点为存车,发车时目标站点输入错误等无法进行修改导致药品、标本丢失。对此我院对各站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详细介绍轨道小车的使用流程,同时张贴纸质操作流程来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轨道小车最大载重在10kg左右,容量33L左右,对于体积过大过重的物品还是要通过人工运送。同时运输量大的时候,小车无法满足需求,调车时间过长或无车可调。调整小车区域,做到分配合理。站点轨道一般为4车位或2车位,当站点内小车数量已满时,其他站点发来的小车将无法进站,停在轨道上时间会导致小车的堵塞影响其他站点物品的运输等。在培训的过程中会告知各站点工作人员多余车辆应存库,空出车位以便接收新进站小车,做到随用随调提高小车周转利用率。

运行管理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轨道物流系统的管理,24小时待命出现问题及时赶赴现场维修。制定维护保养计划,管理人员每天进行井道间、转轨器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杜绝隐患的发生。⑴每周用吸尘器对各站点铜轨内灰尘进行清理,铜轨上污垢进行打磨等。⑵每月对重要部位进行一次检查,如轨道外观,轨道内是否有异物,轨道内齿条是否完好,小车过轨时声音是否正常等。转轨器的检查,如转轨器外观是否完好,转轨器与轨道的间隙是否正常,转轨器上条码有无划痕等。及防火门外观、接线是否完好。⑶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如站点操作平台的牢固检查,站点内轨道的全面清理,轨道内铜轨上污垢的清除等,每辆小车会去下逐个清理检查,如小车车轮有无磨损、有无松动,马达是否正常,读码器的检查清理,小车触点的检查打磨等。

4 医院采用轨道物流传输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医院的功能对系统进行分区;

尽量使系统轨道短、平、直,缩短传送距离,提升传输效率;

在传输量大的区域设置直通式站点或增加站点数量,如检验科和药房等;

根据医院各科室的功能和建筑结构,合理安排各科室高峰期的传送时间段。

该院的传输系统被划分为门诊医技楼A、门诊医技楼B、住院病房楼A和住院病房楼B四个区域。为避免轨道与功能区的管线发生冲突而影响层高,水平转换层应设置在地下室或设备机房夹层。该院将水平转换层设置在四层手术室设备机房夹层。

3.jpg

站点设计

医院需设置站点的区域包括检验科、病理科、静脉配置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室、护理单元等。其中检验科、静脉配置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室等区域,采用双轨工作站或直通式站点。站点需考虑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和空车存储空间。双轨工作站占地空间为6000mm×700mm,单轨工作站占地空间为2900mm×450mm,操作侧预留足够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接发物资。该院在检验科、体检中心、中心病房、手术室及护理单元等区域共设置45个站点和65辆小车。

20231222